💡 資訊架構學是網站開發的基礎,在經過多年開發後接觸到這本書,覺得滿適合剛進入行業的人閱讀。如果當初早點讀到這本書,會讓我學習的過程更有體系。

心得

現在資訊科學的內容越來越多,在接觸開發以來學習到的許多知識,並不完全建構在資訊架構學上,而且也從沒聽過這名詞,但無形中,使用到的技能與知識,都涵蓋在此,可見現在發的技術都比早期更完整,許多工具都已將這些想法實踐,我才得以利用工具學到這些知識。

但從頭學習,以更遠的距離來看待資訊開發,也能讓自己更理解「我做了什麼」。

書本封面

重點整理

第一章-第四章

  • 資訊架構並非肉眼所見,是抽象的,存在於產品與服務的深層語意結構中;落實有效的資訊架構設計,要善用「使用者、內容、脈絡」這個模型。

模型

這三件事情會影響資訊架構設計品質的優劣,而且這三件事情都是浮動的。使用者不是一個單純概念,他們之間存在著許多差異:態度、人口統計變數、心理統計變數、任務流程、資訊需求、資訊尋求行為,還有更多。內容也是變化多端:內容品質、流通狀態、內容授權、普及程度、策略價值、內容成本等等。商業脈絡則受到商業組織本身的任務、願景、目標政策、文化、集權或分散管理、分層授權等的影響。這些多樣變數的不同組合使得前後時期的資訊環境有差異,也使得任何兩個資訊環境都不盡相同。

  • 資訊空間不只影響人們尋找事物的方式,也改變人們理解資訊空間的方式。

  • 結構、順序、韻律、類型學、模組性、延展性,這些實體空間的組織原則都可以應用在資訊空間設計。

第五章-第八章

四個基礎體系:組織體系、命名體系、導覽體系、搜尋體系

組織體系

精確組織規則包括依字母、時間等來區分,模糊組織規則,則像是主題、任務、比喻(使用者熟悉的事物)。

設計階層要在廣度與深度間取得平衡,類別要互斥,但餔要被這觀念綁死。

命名體系

設計命名是資訊架構中最困難的工作之一,但我們有許多可以當作參考的依據,像是既有的資訊空間的命名,或是使用者的搜尋紀錄分析。

導覽體系

主要協助規劃使用者的瀏覽路徑、確認所在位置、回到某些頁面;也讓使用者感到安心。

不要一次使用各種導覽(全域導覽、區域導覽、內文導覽)。

淹沒的導覽

社交導覽根據使用者的網站互動反映內容,但要注意雖然可能會變得更加複雜與細緻,但有可能過度精準,而落入同溫層哩,弱化不同觀點出線的機會。

而全域導覽隊資訊空見的影響非常大,有時會左右資訊空間想要傳達的根本意義;人們還是需要一些共同、一致的結構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