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腦喜歡這樣學 強效教學版
得益於老師送的書,我將書內「一般」成人可使用的方法羅列於此
💡 一般成人,指的是那些並非需要教學的人,或許是能利用其於自我學習,或許能將其運用在其他生活面向。
第一章 建構記憶
知識點
- 理解「工作記憶」與「長期意義」的差別
- 回想,也被證實比起畫重點、重讀或概念構圖(concept mapping)更有效於學習。
方法
- 使用「回想」,具體方法可以在看完一頁書、一篇文章後嘗試回想與總結剛看過的東西。
第二章 融合式教學
💡 這章偏向給教師的方法論,因此我將轉化(轉譯)自我學習的方法,或有錯誤。
知識點
- 各人的「工作意義」不同,要找到自己的甜蜜點。
- 對於明顯有興趣的主題,工作記憶也會更高。
方法
- 學習時可適當休息,針對剛學習的內容提出開放式問題
第三章 主動學習
定義
主動學習是透過班上的活動和討論,讓學生投入學習過程,而不是被動聆聽專家上課。主動學習強調較高層次的思考,而且經常包含團隊活動。- Scott Freeman
路徑
- 陳述性記憶→刺激工作記憶→強化海馬迴(索引)與新皮質(長期意義)→海馬迴休息→告知新皮質加強與弱化那些連結→未來工作記憶可直接透郭新皮質不需要透過海馬迴
知識點
兩種不同的記憶方法
- 陳述性記憶:包含事實與事件,可透過意識回想起來,例如台幣四萬換一塊新台幣發生在國民時代。
- 程序性記憶:包含做某件事的方法,例如打字、綁鞋帶。
方法
- 啟動心智:運用提取練習,直接學生的新皮質建立連結並加以強化。這是強度高的新智歷程。
- 放鬆新制:讓海馬迴卸載資訊給新皮質,不該參與高強度的心智活動(也就是一些分享的團體活動,個人的話可以做簡述或是解釋給好朋友聽剛學習的內容)
第四章 改善拖延症
知識
- 專注模式(focused mode):工作記憶在海馬迴與新皮質的神經元之間形成連結。
- 發散模式(diffuse mode):工作記憶沒有參與,而大腦下意識開始產生隨機的連結。
- 當遇到挑戰時,可以休息一下進入發散模式,在困難的主題於兩模式之間切換是很正常的。
方法
- 使用番茄鐘工作法
- 考試或是工作可以從最難的開始做,但沒好好準備,認命從最簡單的吧!
第五章 大腦演化與教學的關係
知識
- 大腦演化過程中,對大腦來說自然有簡單與難的事情,生物初級素材例如便是臉孔是簡單的,生物二級素材,例如學習閱讀與寫字,則是難的。
方法
當我們在學習(閱讀新知、學習技能)進入喜憨狀態時可以這樣做:
- 暫停和回想
- 一分鐘歸納
- 一分鐘提出最困惑的地方(寫出來自己找答案,或直接找專家)
- 改變情境,起身去別的地方、伸展,或是放些音樂。
第六章
💡 補充第三章對於陳述性學習與持續性學習
知識點
- 陳述性系統:起源自工作記憶,穿越海馬迴,進入新皮質的長期記憶。
- 程序性系統:從整個大腦皮質接收輸入,包含感覺輸入區,以及前額葉皮質,透過基底核和相關構造,最後在長期記憶裡免產生一組組連結。
- 另外,工作記憶可以抓取事先建立好的一組組連結,這些連結是先前由陳述性或是程序性系統所產生的。
- 運動和睡眠對兩個系統都有穩固的程序,即增進學習。
- 兩個系統的知識並不會共用,而是各自有自己的儲存區域,但兩種系統如何無縫接軌和攜手合作,至今還不是很了解。
- 若是長期使用某項技藝,兩種系統會越來越少仰賴「轉接構造」(海馬迴和基底核),而直接仰賴新皮質的長期記憶。
方法
第七章 為你班級建立習慣
👋 與自我學習無關,省略
第八章 把學生連結起來
👋 與自我學習無關,省略
第九章 線上教學
🙆♂️ 幾個內容很適合線上會議採用(自己啦,不是要求大家)
方法
- 說話清晰且熱情
- 漸進說明主題,特別強調重要資訊
- 清除螢幕上多於素材
- 在攝影機前面,需要比平常更活潑與有趣
- 開會時可利用聊天室功能,例如舉手
- 可適當大腦休息,讓大家關閉螢幕伸展
第十章 教案的力量
👋 與自我學習無關,省略
原文PO於我的Notion
Comments